各單元音樂聯結youtube,查:JASONHAI WU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同學 優良作業觀摩之一


音樂報告- 南 管
班級: 製圖一乙 姓名: 楊永聖 座號: 33號

南 管
傳說在清康熙皇帝大壽時,福建安溪的大學士李光地,帶著故鄉五位精通南管的藝人進京為皇帝祝壽。皇帝非常喜歡,希望他們長期留在宮內演奏。但是這五位南管藝人並不想留在宮中,卻又不敢違背皇帝的旨意。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思念返鄉的想法日增,五人商量後,決定演奏「百鳥歸巢」獻給皇帝,用以表達五人的思鄉情愁,因此感動了康熙皇帝,除了答應讓他們返回家鄉之外,並且賜予他們宮燈、彩傘等,以及南管人「御前清客」美名。
泉州絃管」又名「南音」、「南樂」,流行於泉、廈、金門、 臺灣及南洋諸島等泉州人聚集之地。在臺灣,一般稱之為「南管」,來和皮黃系統的「北管」區別。南管主要以泉州話傳唱,或曰「泉腔」,與崑腔同屬南曲系統之曲牌音樂。細分其流派,還有「泉州」和「廈門」兩種,其實兩者的差別並不大。南管的源流,有人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上及魏、晉,不過這些意見爭議仍多,在此姑且不論。但是我們所看到明刊的南管唱本,和今天所唱的歌詞並沒兩樣,所以要說南管音樂至少在有明一代即已定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臺灣的南管,早期隨泉州移民傳入,遂在臺南、鹿港等地,產生 了歷史悠久的館閣(社團),像鹿港雅正齋,可能就已經存在兩百多年了。南管曾在日據時代到民國四、五十年代風行一時,今日則大不如前了;不過,在泉州附近,南音館閣仍然相當活躍。 廣義的南管音樂,包括 梨園戲 與 坐部清唱 兩大傳統,兩種風格很不一樣。 『南管』的名詞解釋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今人對『南管』一詞的印象十分混淆,甚至曲戲不分。事實上,『南管』就是一種音樂的名稱,而且是在台灣對北方傳來的北管音樂所做的特殊對稱。它是中國閩南地區的古樂,原來並不稱為南管,而是依其特性與使用樂器,陸續有『絲竹』、『弦管』、『五音』、『南音』、『郎君樂』、『郎君唱』等等名詞;在閩南及東南亞一帶,都因為它以 弦樂器琵琶 為主奏樂器,因此大部分都稱『絃管』,『南管』實在只是在台灣的特稱,亦可算是『南管』沿革演進後的一項結果。"
在台灣,南管一詞,被用來泛指,絲竹合奏,曲風較為沈靜的音樂。南管不只是用在南管的館閣,有時候在太平歌、車鼓、南管戲裡都會用。但是請注意,在館閣裡唱出來的南管的韻味,與在南管戲裡唱出來的南管韻味不同。在南管戲裡那些花腔等等斯文的樣子全部不見了,演戲必須注重戲劇效果,所以那些斯文沈靜的部份全部都不存在了。然後南管戲的伴奏,用的是北管的樂器。所以南管的運用非常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南管,都是我們聽到那種在管館裡面唱的,那種文雅高尚的樣子。
南管可分成幾類:南管、歌管、太平歌、車鼓
 南管:是指在館閣裡的那種。
 歌管:則是指用笛子代替洞簫的,在雲林或鹿港那邊有。但請注意,
這並不被認為是南管的正統。南管的正統是用洞簫。
 太平歌:又被稱為是「乞丏調」,
「上四管」和「下四管」加起來便稱為「十樂會奏」,而玉噯則常用於套曲以十音
合奏時。

合奏的音樂都講究和諧。南管尤其講究,以和為貴
演奏時,沒有指揮者,四種樂器互相配合,互為陰陽。

http://www.dahtai.com.tw/donsiau/twn/nankuan.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