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單元音樂聯結youtube,查:JASONHAI WU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補充教材 第 四 單 元(音樂老 師自編之4)


補充教材第 四 單 

壹、 音樂知識

升種調:

(一)五度相生:

所有大、小調都根據這個原理延生出來的。例如以C大調為例,C音上方五度為G音, C大調為模式的上方五度調是G大調,#F音的來源是因為音階第7-8為半音,故加上一個升記號。

(二)採用上五度相生的原理G大調上方五度調為D大調,餘此類推如下說明:

D大調有2#記號(Fa  Do

A大調有3#記號(Fa  Do Sol

E大調有4#記號(Fa  Do Sol Re

B大調有5#記號(Fa  Do Sol Re La

#F大調有6#記號(Fa  Do Sol Re La

#C大調有7#記號(Fa  Do Sol Re La Mi Si

例如表列

貳、管絃樂團編制

參、西洋管絃樂器介紹(上)--絃樂器(Strings

管弦樂團的樂器包括弦樂器、管樂器及打擊樂器。

弦樂器分弓奏樂器、撥彈樂器。

一、弓奏絃樂器有:

(一)小提琴(Violin):

小提琴是絃樂器群中最活潑的樂器,據說是由英國克魯特琴演變而來。十六世紀義大利的史特拉底瓦利(Stradivari家族所作的樂器,至今人仍是小提琴家一生夢寐以求的品牌的老樂器。北義大利克里孟納市以製造音色極佳的小提琴聞名,至今乃享譽世界。小提琴音色甜美給人愉悅的感受,它的構造包括正面的響板、指板、琴橋、弦栓、琴馬,琴弓由一根硬木製成以馬尾拉緊另一端,是可以調整鬆緊度的。小提琴四條弦空弦音是GDAE各相差五度(如表6-2,高音三弦是羊腸弦,低音G弦是金屬製造。小提琴拉奏法有一般運弓、波音奏法、震音奏法、頓音、撥弦、泛音及和弦絃音等。音域如:(小提琴演奏圖)

(二)中提琴(Viola):

中提琴的音域比小提琴低五度,四條空弦分別是CGDA(如表6-3,中音譜號記譜,但高音域也使用高音譜號,它的音色比較悶,有點鼻音,在樂團中擔任補充聲部的功能,一直被人忽略,直到翁納爾‧特惕斯(1876-1975將中提琴的大力推廣才漸漸受到重視。因為中提琴特別可以感覺到和聲效果,許多作曲家中,例如巴哈、貝多芬、莫札特、海頓、舒伯特、德弗乍克、孟德爾頌、布列頓、亨德密特等都是中提琴手。音域如:(如圖)

三)大提琴(Cello):

大提琴最早的製造者是義大利的安德列阿瑪惕。在管絃樂團與低音大提琴共同互奏低音聲部,也是獨奏樂器,彈奏時放置在地面上,以雙膝固定,因為置於雙膝之間,右手拉弓的方便性及靈敏度無法像小提琴一樣快速靈活,學起來相當不容易,它的音域比中提琴低一個八度,四條空弦分別是CGDA(如表6-4;當代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將大提琴演奏的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令人佩服。

 

 

 


(四)低音提琴(Double Bass):

低音提琴是樂器中體積最大,音域最低的樂器。因為體積龐大,必須以站姿或坐高腳椅彈奏,它的四條空弦分別是EADG(如表6-5,它也可以獨奏,高斯威斯基為低音大提琴寫了一首獨奏曲。音域如下表:

 

 

 

 

二、撥彈樂器有豎琴、魯特琴、曼陀林、吉他等。

(一)豎琴(Harp):

最早的豎琴的出現在西元前1200年,是古老的樂器之一,傳說是古希臘士兵休閒時偶然發明的簡單樂器,其形狀如弓。現在的豎琴共有四十七條弦,七個踏板,每個踏板控制七個音。豎琴是一種極高貴而華麗的樂器,演奏困難度極高,為了達到樂曲的要求,於是出現「半音階豎琴」。豎琴的彈法有普通彈法、泛音、滑音、濁音、琶音奏法等,音色充滿變化、華麗詩意,音域有六個八度。

 

 

(二)吉他(Guitar): (左下方是曼陀林)

又叫六弦琴,演奏時坐著,將左腳放置腳凳上,樂器放置在右膝及左大腿之間,以右手手指撥弦而發聲,左手按把位。

(三)魯特琴(Lute):

魯特琴的歷史追溯到西元前200年,它形狀如半個橘子,具有弦馬,琴頭上方有栓弦,栓子板向後傾斜,有十二條弦,分二層排列,演奏彈時增加音量,可用於獨奏用或伴唱的樂器。

(四)曼陀林(Mandolin):

曼陀林與魯特琴家族樂器最接近的,最早出現在義大利南方,有八條弦,分二排弦,可彈同音高的旋律,以快速前後顫動使音延續。

 

 

 

三、鍵盤樂器(Keyboard):

(一)              鋼琴(Piano):的由來:1709年由製作家克里斯托夫里(Bartolomeo Cristofori)所發明的鍵盤樂器,並取名為(gravicembelo colpiano e forte),最初,它只是一部可以改變力度的鍵盤樂()器(這(())對於大鍵琴來說是很難表現)。它的不同之處是:不用金屬片來撥動鍵盤後的琴弦,而是通過一些包有絨毛的小錘子擊出柔和而豐富的聲音,此外,還能掌握小錘敲擊琴弦的力度。因此這個樂器曾取名pianoforte但是西班牙語卻採用不正確的縮寫字piano(即今譯鋼琴),而保留至今的全名則用來稱呼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古鋼琴(德國人稱之為Hammerklavier)

(二)              手風琴:

 

 

 

 


 

 

 

 

 

 

 

 

 

 

 

 

 

 

 

 

 

 

 

 

 

 

 

 

 

 

 

肆、音樂神童-莫札特(Mozart1756-1791生平素描:莫札特,1756年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茲堡,父親雷帕德,是一位教堂樂隊的小提琴手、宮廷副樂長及作曲家。莫札特出生時,雷帕德曾出版「小提琴的藝術」一書,並寫作有名的「玩具交響曲」。莫札特的音樂教育大都來自他的父親,他從小展現音樂的天份,被視為音樂神童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及管風琴,很快地就能演奏自如。5歲時開始作曲,並能自己演奏自創的曲子。6歲時,寫下第一首小步舞曲8歲,完成第一首交響曲。12歲,作了第一部歌劇,並親自指揮演出,於是「神童」的名號遠播各地。姊姊叫做瑪麗亞.安娜,也是一位鋼琴家及管風琴手,他的父親,開始安排他與姊姊到各地旅行巡迴演出,演出非常成功。莫札特經常要求獨奏給貴族聽,並以即興方式演奏,或別人指定的主題,運用變奏的方式彈出美妙的樂章,莫札特沒有練習過的曲子也可以和姊姊彈出技巧高超的二重奏,讓人十分囋嘆。

一.  喜愛自由的莫札特碰上嚴父:

莫札特的父親,教育方式非常嚴格,他經常擔心莫札特會出錯,常因莫札特不經人世,及放任的個性,而加以指責他,不過這並沒有改變莫札特對父親的尊敬。莫札特一生,受父親的影響很大,年輕時的的莫札特與家鄉的主教相處不睦,決定前往維也納發展。一待就是三、四 年。在維也納,莫札特與房東的女兒康絲坦采熱戀,即使在父親反對   (上:莫札特與家人照片)

,莫札特還是跟她結婚。康絲坦采小莫札特6歲,不善理家,雖然他們的生活很幸福,但是在金錢上揮霍無度,是造成莫札特一生貧困的原因之一。莫札特的婚姻,一直未受到家人的支持與肯定,這也是莫札特日後經常與家人摩擦的原因之一。此事,令莫札特非常的心煩,但同時,心地純真的他,依然作出許多不朽的名曲。另一方,莫札特的岳母,經常給他臉色看,莫札特在她的刺激下,寫下一首非常有名的歌劇「後宮誘逃」並以花腔女高音角色來諷刺她。

.莫札特與共濟會:

莫札特在世時,有很多音樂上的好朋友,他天真的個性,以為人人都像他一樣善良,從不提防別人的陷害,經常樹立很多的敵人而不知,像當時有權威的宮庭長薩里耶里,就是因為忌妒莫札特的才華,而經常加以陷害他。這類的人,在莫札特周圍比比皆是,莫札特經常參加一個神秘的聚會,叫做「共濟會」。它是由王宮貴族和中產階級的人,為響應自由平等的理念而組成的。莫札特就是之中一員,並經常出席活動,或許是莫札特認同他們的言論。另外,在這個團體,莫札特能到很多創作上的靈感,歌劇「魔笛」就是一個重要的例子。這個組織也經常借錢給莫札特;莫札特與共濟會之間有一種夥伴關係,他很珍惜它,並且花很多時間投入,雖然康絲坦采很反感,但莫札特從未脫離這個可以支持他的團體。

四、莫札特的作品

就音樂創作的質與量而言,莫札特都是歷史上紀錄保持人。雖然在維也納期間工作不順心,但卻是創作的高峰期。他對巴哈及韓德爾的對位法,特別加以深入探討。莫札特從中收穫很多。並認識偉大的音樂家海頓 著名的六首四重奏,叫做「海頓四重奏」 就是莫札特獻給海頓的禮物。其他的著名著作有:「費加洛的婚禮」、「C小調彌薩曲」、「B大調鋼琴協奏曲」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他一生中短暫的35年,總共作了53首交響曲,(現僅存41首)、40首協奏曲、30多首小樂曲、 歌劇「魔笛」等多部。

.欣賞曲目:

1.G大調小夜曲K.525

2.C大調長笛豎琴協奏曲

3.A大調第23號鋼琴協奏曲K.488

4.G小調第40號交響曲K.550

5.歌劇魔笛

.音樂欣賞

1G大調小夜曲K.525

本曲是莫札特小夜曲最受歡迎的名曲中,旋律優雅動聽,節奏鮮明,具有小交響曲的味道。 全曲共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G大調,4/4拍,以奏鳴曲方式呈現,由兩個明顯的主題構成。

第二樂章:浪漫曲,行板,C大調 2/2拍,三段式。本樂章豐富的感情,旋律傷感,是一首戀歌曲風,由低音小提琴及大提琴,以卡農方式對話展開。

第三樂章:稍快的小步舞曲,C大調, 3/4拍,是一首非常傳統的小步舞曲, 旋律優美,句法工整。

第四樂章:快板的輪旋曲,C大調 4/4拍。以古典的手法作成

(2)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K.550

本曲是莫札特晚年的作品,全曲可以感受到莫札特典型風格的旋律與和聲,是莫札特交響曲最常被演奏的作品之一。

第一樂章:中庸快板G小調,2/2拍,奏鳴曲式,小提琴以嘆息式的主題呈現,運用三個簡單的動機,貫連全樂章,為旋律的特徵。

第二樂章:行板,降E大調,6/8拍,奏鳴曲式,以非常複雜的對位法呈現

 

第三樂章:稍快板的小步舞曲G小調,4/3拍,是一首田野風格的作品,與一般傳統典雅的宮廷小步舞曲不同,充滿牧歌般優雅的曲調,是本樂章的特色。

第四樂章:極快板,G小調,2/2拍,奏鳴曲式。本樂章,處理對比性主題效果特佳。讓人顯得有些不安的第一主題旋律,環繞不去,之後,又恢復平靜的第二主題 。本曲樂風乾淨俐落,節奏明快,這種風格是莫札特一貫的作風。

七、莫札特的小故事:

之一-:「莫札特的眼鏡」

  莫札特每天晚上睡覺前,總要把眼鏡帶上。有一天有人問他:「要睡覺了,你怎麼還要戴眼鏡呢?」莫札特說:「我經常睡覺時會夢到很多的旋律,如不戴眼鏡,就什麼音符也看不清楚,醒然自然就忘的一乾二淨了。」

 

之二:「魔戒?」

  有一年夏天,在維也納的音樂會結束之後,觀眾欲罷不能,遲遲不願離去,他們怎麼也不敢相信,剛才表現熟練、難度高、技巧深、絲絲扣人的表演是由一個才六歲的小孩子演奏的。人們讚嘆,一定有什麼「魔力」或「仙法」點化這個小小孩子身上。對,有人發現剛剛孩子在演奏時,右手無名指帶著一個鑽石戒指,於是人們認為那一定具有某種「魔力」的戒指。於是第二天演奏之前,有人跑到後台,找到父親的小孩,告訴他大家的看法,孩子的父親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父親告訴他們:「那有什麼魔力,那全是勤學苦練來的結果啊!」。於是,在上台演奏之前,特地當著觀眾的面取下的戒指。結果演奏仍然一樣成功,音樂會更加沸騰了。這個小孩子就是被人們譽為神童的小莫札特。

 

伍、樂聖-貝多芬(1770-1827)   

一、樂聖的生平素描

貝多芬,17701217日出生於德國波昂,父親約翰是歌劇院的男高音名,母親叫瑪麗亞。他是家中的老大,2個弟弟卻於1774年及1776年去世。他的父親個性暴躁,而且酗酒,但他的母親卻很慈祥,貝多芬的父親父希望貝多芬能像神童莫札特,在音樂有優異的表現,且到處演奏賺錢。然而,貝多芬16歲時才展露出音樂才華,因為仰慕之情,曾到維也納拜訪莫札特,但都不如願,經幾次努力,結果終於有機會演奏鋼琴給莫札特聽,於是莫札特跟朋友說:「好好地注意這孩子,將來有一天他將成為世界的焦點。」

二、維也納是貝多芬的第二故鄉1792年當海頓旅行路過波昂時,參加了貝多芬的音樂會,從此海頓收他為門徒,貝多芬接受波昂鄉親的贊助,與海頓一同前往維也納發展,並定居於維也納。貝多芬跟隨海頓學習期間,事業並無太大發展,生活乃需靠教書及舉行音樂會維持,一直到後來稍有名氣後,才有貴族願意支付年薪,然而貝多芬不知有效的應用金錢,與莫札特一樣,經常為金錢煩惱。

三、耳疾的痛苦

大概是貝多芬個性有一點孤僻,他雖然熱戀幾次,但都不了了之,感情不順利,遂影響了個性。但對音樂家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耳朵聽不見,大約30歲時,在朋友的逼問下,貝多芬承認他快要聾了,雖然帶著助聽器,但效果並不好,1802年貝多芬受耳疾之苦,一度有輕生的念頭,立下遺囑,即是有名的「海利根遺書」,據說他的聽力漸漸變差,生命最後九年中,貝多芬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

四、關於貝多芬的音樂

     貝多芬的音樂創作,不像莫札特或巴哈,有計畫而且踏實,他常常是想要創作時才提筆。作曲完全看他的心情而定,有時候進度很快,有時則相反。他也不會刻意為別人演奏音樂,除非對方懂他的音樂且出自於他的意願。了解貝多芬的人,都知道貝多芬人有多重性格的,這與他一生的遭遇有關,貝多芬曾說:「人生是如此的美好,但對我而言,它總像永遠在荼毒我。」,這一點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從他的創作可以證明,他的音樂充滿樂觀與勇敢,好像是一位巨人不怕一切的逆境。例如偉大的「命運交響曲」,就能留給世人很大的啟示。 他的音樂很人性化,有時候優美,有時充滿恐懼與不安,有時則充滿怒氣,有時候卻又像雨過天情。「月光奏鳴曲」最能表達這種感受。貝多芬像哲學家般,懂的生活,喜歡在森林裡散步思考,不喜歡接觸人群。貝多芬的作曲,為了追求完美經常一改再改,有的曲子甚至經過五年才定稿,由此可見貝多芬是個完美主義者

 

五、欣賞曲目

(1)    命運交響曲

(2)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3)    田園交響曲

(4)    艾格蒙序曲

(5)    月光奏鳴曲

(6)    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

六、樂曲賞析:

(一)艾格蒙序曲

艾格蒙的故事是描寫一位荷蘭將軍,反抗西班牙菲利浦二世的暴政,不幸事敗被捕的故事。由一段續奏開始,F小調,進入3/4拍快板,壯烈而富有正義的氣氛中展開,第二主題代表將軍的愛人,表達深情溫柔的對話,尾奏再以F大調展開,4/4拍,燦爛的快板,貝多芬再次以威嚴的音響效果,表達劇中人勝利的歡呼。

(二)命運交響曲:

第一樂章:以堅強而頑固的四音命運動機主題開始,這個主題不斷地在整曲中堆積重疊,甚至於第二主題出現後,亦不斷在低音糾纏著,一直到曲終為止。

第二樂章:是風雨中的寧靜,接下來是一連串巧妙的變奏,隱約中出現了命運的動機主題

第三樂章:低音奏出神秘的疑問主題,咆嘯的法國號呼應不安的主題, 之後,穩定的長號聲堂皇地進入樂章高潮。

第四樂章:與第三樂章之間無休息,本樂章是勝利的歡呼!

  

七、貝多芬的小故事

之一不對『豬』彈琴

十八世紀,音樂是貴族的專利,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很低,幾乎與僕人一樣,可以呼來喚去。貝多芬對此現象極為不平而憤慨。也經常以具體行動發出高分貝抗議之聲,爭取音樂家的地位。

  有一次,貝多芬受邀為一群貴族演奏鋼琴,但發現有人在他彈奏時總是大聲談笑,彷彿不把演奏當一回事,貝多芬幾次用眼色阻止,那些人仍然我行我素,此時,貝多芬站起來,並關上琴蓋憤然離席說:『我才不對這些『豬』彈琴!』

 

  之二『忘了點餐』

有一次,貝多芬到一家餐廳用餐,剛好餐廳客人很多,侍者忙來忙去,竟忘了為貝多芬點餐。但貝多芬也不太在意,正好可以利用時間繼續思考他還沒完成的曲子。可是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貝多芬用手拍彈著餐桌的邊緣,彷彿他手指下是一台隱形的鋼琴。彈著彈著,聚精會神的貝多芬進了他構思中的樂章,到了渾然忘我的境界。完成構思後,他急忙把侍者叫過來,侍者這時才發現忘了點餐,急忙向貝多芬道歉,但貝多芬卻說:『多少錢?請幫我結帳。』

 

陸、音樂小辭典

1.作品編號:Opus簡寫為Op.其拉丁文原意為「作品」,通常用來代表作曲家創作作品的先後順序,例如作品第1號、作品第2號,寫為Op.1Op.2。作品編號有時是作品出版的先後順序,而不一定是創作的先後時間。第一位使用作品編號的人是邦其耶利(Adriano Banchieri),1605年時,他將所作的管風琴曲編為作品十三號。海頓與莫札特並不連貫使用作品編號,而貝多芬則是第一個有始有終使用作品編號的作曲家。

2.管弦樂團:一種大型的演奏團體,其所組成的樂器包括弦樂器、銅管樂器、木管樂器,以及打擊樂器。演出時由一位指揮家站立於樂團前面領導樂團演奏。有時也與symphony一詞結合使用,成為symphony Orchestra,中文譯為「交響樂團」,但與「管弦樂團」並無不同。此一詞源自希臘文,原意為「一個跳舞的地方」,後來用以稱呼希臘圓形﹝半圓形﹞劇場舞台;西元七世紀羅馬的劇院也以此詞為稱「舞台」。直至十七世紀的法國,這個術語首先被馬修森(matteson)正式用於其書(Das Neu-Eroffnete Orchestre)以介紹、教育大眾此詞的意義;至十七、十八世紀時,此自的含義與現在的字義已經完全相同。而最早的管弦樂團大致是建立於1719年德國的德勒斯登(Dresden)。時至今日管弦樂團已經發展到極其輝煌充實的階段,人數也由數十人發展到百人以上。現今一國文化之盛衰,亦常以有無一流的管弦樂團作為衡量的參考。

3. 家族:這種術語用以指稱具有共同特徵的一組樂器。例如提琴家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或薩克斯管家族(高音薩克斯管、中音薩克斯管、次中音薩克斯管、上低音薩克斯管、低音薩克斯管)。這個術語也可以用來概括更大範圍的樂器群,例如「木管樂器家族」或「打擊樂器家族」

4. 指法:運用手指演奏一種樂器的技巧,寫在紙上的指示規定哪個手指按哪個鍵,或是指出在某一特定樂節上適用的運指順序,例如鋼琴的演奏指法。

5. 節拍器:一種能夠精確地打出各種速度拍子的儀器,是練習時可以幫助穩定速度的理想工具。

6. 配器法:為特定的樂器創作音樂,對作曲家來說必須懂得各種樂器的特色,方能運用自如。

7. 同音異名:描寫升G和降A之間,理論上以及音符上的音程或其他任何類似的組合,實際音高並無差異,只有音高不固定的人聲和絃樂器等是例外。

8.裝飾奏:最初表示,在樂曲結尾終止式和弦之間,歌唱家或樂器獨奏,能夠展現其熟練技藝和精湛技巧,即興表演一段音樂,現在很多作曲家事已先寫好了獨奏(唱)者表演的華彩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