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單元音樂聯結youtube,查:JASONHAI WU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永遠的貝多芬

本文: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成為“維也納三傑”。祖籍荷蘭(亦說波蘭),出身科隆選侯宮廷歌手世家。他出生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從父親學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人類留下了無價的音樂寶藏,因此,世人尊稱他為“樂聖”。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最為著名),歌劇《費黛裏奧》等等。 生平 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誕生於德國波恩。父親是該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母親是一個女僕,心地善良、性情溫柔。她第一次嫁給一個男僕,喪夫後改嫁給貝多芬的父親。艱辛的生活剝奪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自幼表現出的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7歲時貝多芬首次登臺,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稱為第二個莫扎特。此後拜師于風琴師尼福,開始學習作曲。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3歲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1787年到維也納開始跟隨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獲得勝利後,一個光明的前途在貝多芬的面前展開。可是三四年來,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著他,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因而人們可以在他的早期鋼琴奏鳴曲的慢板樂章中理解到這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貝多芬無時不充滿著一顆火熱的心,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著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列塔?圭恰迪爾,他把《月光奏鳴曲》獻給她。但是風騷幼稚自私的奇麗愛太不理解他崇高的靈魂。1803年與伽侖堡伯爵結婚,這是令人絕望的時刻,他曾寫下遺書。 1803年他從灰暗中走出來,寫出了明朗樂觀的《第二交響曲》。之後更多更好的音樂在他的筆下源源不斷的涌現。《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還有優美動聽、洋溢著歡樂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絢麗多彩的鋼琴協奏曲和奏鳴曲。 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後一部巨作《第九交響曲》(合唱)。這部作品創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咽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臟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貝多芬的葬禮非常隆重,有兩萬多人自動跟隨靈柩出殯,而他的墓旁則是舒伯特的墳墓。終生未婚。29日出殯,送葬者有兩萬人,遺體葬于聖麥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間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響樂9部;管弦樂幾十首(《愛格蒙特序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一首;其他協奏曲5首;鋼琴奏鳴曲32首(熱情、月光、悲愴、黎明、暴風雨等最為著名);室內樂80首;歌劇1部《弗德里奧》;另有神劇1部;彌撒曲2首等等。 表單的頂端
貝多芬三首奏鳴曲驚現 世界從此有了"貝十"(圖)

上週日,美國《紐約時報》的音樂記者千里迢迢來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該校音樂系主任巴裏·庫珀教授狹小擁擠的辦公室裏,專訪了這位世界聞名的貝多芬研究專家———他是世界公認的除了貝多芬本人以外,最熟悉這位作曲家譜寫過的每個音符的人。而在那之前不久,西方古典音樂界再次被他新“發現”的貝多芬3首奏鳴曲所震驚———經過12年的潛心研究,巴裏·庫珀在今年年初創造奇跡,這3首奏鳴曲都是貝多芬在年僅12歲時創作的!
奇跡 他讓世界有了“貝十” 巴裏·庫珀的上一次奇跡創造于1998年:他拼出了貝多芬的第十首交響曲。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這位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雖然已離開我們將近兩個世紀,但那雄渾的《命運》和溫柔的《月光》依然感動著無數人的心靈,其九大交響曲更是傳世巨作。據說,貝多芬在1824年完成第九交響曲之前,就已經有了第十交響曲的框架,然而,直到1827年貝多芬逝世,這首交響曲連第一樂章都沒有完成。許多人說可能貝多芬只是不想再寫,就像舒伯特那著名的兩樂章未完成的交響曲。然而,舒伯特本人曾明確表示:“我已經寫完了自己想說的一切。”貝多芬卻沒有這麼說過。 1844年,曾經擔任貝多芬助手的施德勒發表了一篇關於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樂草稿的文章,頓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猜測。從那時起,有關這部交響樂的新發現的線索和推測就層出不窮,但是大多數都只是更加增添其神秘色彩。“這個過程就像偵探小說一樣曲折離奇,先是陸續確定貝多芬手稿的創作時間,然後有人指出,在貝多芬留下來的大量手稿中很可能就含有他的第十交響曲。貝多芬自己也曾在信中提到‘藏在書桌裏的手稿’,但他沒說是關於什麼的。” 於是巴裏·庫珀接下了這個在學術界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項研究歷時8年,1998年10月,由巴裏·庫珀復原的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在紐約首演,世界上從此有了貝多芬第十交響曲。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9大行星,而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第十顆大行星,有人說已經找到,但它離我們太過遙遠,人們已經習慣了9顆行星的概念。”對於巴裏·庫珀來說,這首交響曲就是“貝多芬星系”裏的第十大行星,而它的命運也類似那第十顆行星———很多專家承認它的存在,大眾的心目中卻依然保留著九大交響曲的輝煌。“我覺得這個類比非常合適,在古典音樂的浩瀚星空裏,貝多芬的光芒就像太陽。”轉載自:大師中的大師:樂聖貝多芬 -中國經濟網 - http://big5.ce.cn/xwzx/xwrwzhk/peoplemore/

沒有留言: